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日期:2023-06-18 13:45
米乐M6 米乐米乐M6 米乐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创办于1925年,学校秉承了震旦大学(复旦大学前身)“广延通儒,培成译才,崇尚科学,注重文艺”的办学宗旨,以“建设和谐校园,师生共同成长”为办学理念,以“向上”为校训,以“博雅健美,青春阳光”为校风,以“严、实、精、活”为教风,以“勤、思、钻、恒”为学风,着力培养“兴趣广、有智慧、身心健、气质雅、信心足、能担当”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开阔心胸的社会主义新人。近百年的办学史,虽历尽沧桑,校名更迭,然文脉绵延,品质卓越,始终以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学质量享有盛誉。
九初是江苏省现代化示范初中,2018年被确立为南京市教育现代化初中创建校。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品质课程实验学校、江苏省初中物理学科课程建设基地、南京市教科研先进集体、南京市五一巾帼标兵岗、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学校、南京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校,因教育教学质量突出,学校连续获得玄武区“三段一体”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优质奖、玄武区教育现代化办学水平评估一等奖。
在“十三五”期间,九初响应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深度推进教育现代化初中创建,传承百年老校的文化底蕴,以一个个关联融通的项目和课题为载体,追求学校“活力课程”进一步生发,满足学生、教师、学校的高品质发展,使得校园不断焕发新活力。
九初的发展需要教师对于教学及学生的深入思考,教师的丰厚内涵来源于教师积极进行教科研的热情,课题研究成为教师内涵发展的源动力,学校以实践创新驱动教师团队专业能力的提升,创建多彩的平台,激发老师们的科研潜能。在相互激励的氛围中,老师们自主钻研,彼此促进,使得教育教学与科研真正实现一体化,并形成了系列成果。
九初“活力课程”以“跃动青春,激扬生命”为课程理念,以“五声五育”为课程内容,以“双层五瓣花”为课程结构,以“兴趣广、有智慧、身心健、气质雅、信心足、能担当”为课程目标,追求“五声交响、五育交融”“花开有声、活力绽放”的课程境界。
九初构建了多元的研究体系,从课程内容上,活力课程被分为九部分;从驱动方式上,活力课程生发机制分为内驱式和外驱式两方面;从实施策略上,学校从徳育为先,笑声盈耳;智育立魂,书声飞扬;体育健身,球声激越;美育树雅,乐声传情;劳育练思,键声创新五方面开展实践。校园内人人都是研究者,实践者,“活力课程”丰富了校园,“五声五育”落到实处。
“十三五”期间,学校以现代初中“活力课程”的生发研究为引领,架构了课题矩阵,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道法、音乐、信息、美术、体育等学科。近五年来,九初省、市、区规划课题和省课程基地、市前瞻性项目共27项,其中省级规划课题8项,省重点课题5项,市级规划课题12项,市重点课题2项,区级规划课题8项,还有市区级教师“个人课题”27项,教师课题参与率达100%。
《审美视野下初中语文宽视域阅读的策略研究》被评为2018年“第四届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精品课题”;《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5A评价的研究》获得2019年南京市个人课题结题一等奖;《玩转生物数字化实验》获得南京市精品课程评比一等奖;九初《漫话物理的前世今生与科创制作》校本课程获南京市精品课程一等奖,《活力篮球》校本课程荣获玄武区中学校本精品课程展评一等奖等。
近五年来,学校现代化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局面。学校语文组、生物组荣获“南京市普通中小学先进教研组”称号,初三化学组、数学组、政治组被评为“玄武区教学先进团队”,多人在省市区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教师科研水平大幅提升,全校近三年发表研究论文近百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10余篇,各级公开课讲座400余节。课堂呈现出生命的活力,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连年荣获玄武区教育教学优质奖。2018年学校被确立为南京市现代化初中建设校。2020年学校“活力物理”课程基地成功晋级为江苏省物理课程基地,英语、化学组被确立为玄武区课程基地,2022年语文组被确立为南京市初中语文课程基地,学校连年荣获玄武区教育教学优质奖、玄武区办学水平评估一等奖。
活力教师发展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坚实保障,学校运用大数据完善了教师考核体系,有力推进了教师队伍“人的现代化”成长,教科研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局面。“十三五”期间,学校坚持内涵发展,通过科研创新,推动教师丰厚内涵发展,以“三师工作室”为组织,以创建学习型备课组为抓手,以组内公开课和外出交流学习为常规,建立教师自我发展机制,有效促进了教师现代化发展,学校近三年来有2人被评为正高级教师,1人被评为江苏省教科研先进教师,1人被评为“南京市斯霞奖”,1人被评为南京市教科研先进个人,5人被评为南京市学科带头人,3人获玄武区银杏奖,1人被评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3人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6人被评为区优秀青年教师,教师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局面。
九初教师“博雅论坛”已成为学校一个常态化工作,博雅论坛是老师们之间、学科组之间交流和分享的平台,每期均邀请优秀的老师们开展讲座,如:2020年博雅论坛的主题是“紧扣考点,整合资源”,2021年聚焦“双减”。“博雅论坛”的平台促进了老师们的技艺交流,提升了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思想。讲座中的创新举措,不仅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也促进老师们的深入思考、教学研讨和相互启发。而多学科的分享交流,也推进了学科共通和融合,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九初每年均开展“博雅杯”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基本功大赛,为青年教师展示风采创建多彩平台,也为整个校园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升了全校教师的专业思考层次。比赛项目有四项:教育教学微事演讲、论文、课题、课堂教学。大赛由方案制定、赛前动员、比赛过程、阶段展示直至总结颁奖,都组织精心,考虑周密,各方协调,总体推进,做出了精品,有力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发展,浓厚了学校整体的教科研氛围。
五年来,九初承办和主办的全国、省、市、区各级教学科研活动和教学常规现场会约48次,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教学参观团十余次,活力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在上海、福建、河南、山东、浙江、安徽等省市进行广泛交流。各级报纸、电视、电台、杂志正面报道学校事例40余次。学校在接待外来访问中的展示交流和辐射引领作用,使老师们拓宽了眼界也开阔了胸襟,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教科研的眼光也得到了提升。
学生在“活力课程”实施中的高参与度是我们研究高质量推进的重要因素,也是我们课程实施、成就学生发展的目标所在。学生现代化是基于人的现代化,九初着力关注学生的活力养育和在课程中的幸福成长,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学生每学年参加国家、省、市各类比赛获奖100余人次。
九初每年都会增加一定的创新“活动课程”,如:非遗文化进校园(花灯、剪纸、风筝)、木工坊、仿生机器人、机器人、科技创新、1+X宽视域阅读、玩转初中生物数字化实验、电脑绘画与微电影等60余门校本“活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有选择、质量高、趣味浓的各类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学校还与东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开辟第二课堂,充分满足了各个层次、不同爱好学生的多元需求,成就每一个青春的精彩。
九初还充分利用玄武在南京建立的40个课程基地,这些课程基地涵盖南京所有的历史、文化场馆,学校借助这些资源拓展课后服务渠道,依托教育基地与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革命传统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劳动米乐 M6米乐实践教育等,九初选择了江南五大名园之一的瞻园,将课堂搬到园林和场馆,设计开发了有意义、有特色、有实效的馆校合作特色精品课程《江南•园林》系列综合实践课程,该课程是根据博物馆和学校的各自特色合作研发,量身“定制”的专属博物馆课程。该课程以《园林·探幽》为主题,通过游园、观展、作文、造园、赏曲、品园六个课程环节,带领学生寻古、寻情、寻美、寻趣、寻梦、寻雅。从诗词、图像和音律三个维度,多层次、多视角地阐释以瞻园为代表的江南园林美学内涵,于课堂实地赏景,感受文人笔下的园林美景。虚、实交错,寻梦寻雅,赏园林美景,品园林画意,道江南情深。
思维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创造为思维的最高层级,利用校园环境资源,开发“校园花草香”写作课程,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跨学科融合实践活动等,均可激发学生高阶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例如2020年,九初仿生机器人代表队获得了江苏省青少年人工智能大赛特等奖、人工智能竞赛省级总决赛优秀组织奖的好成绩。
九初先后与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韩国等国名校建立联谊关系,成为合作学校或友好学校,有600多名学生到这些国家进行修学,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了眼界,培育了胸襟,有力促进了学生现代化的发展。九初先后被确立为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科技创新实践教育示范基地、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南京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南京市中小学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南京市中小学生艺术团”承办校等。
“活力课程”教育思想为丰富课程的发展内涵,探寻新时代课程发展的方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为区域课程研究提供的有益的、可供借鉴的样例,在更大范围促进教育的优质发展。
九初作为九中集团副理事长学校,积极承担对成员校的教科研指导,对成员校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性考核进行具体指导。在活动中带领集团成员校一起,共同研究,开设科研讲座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九初还带领集团校开展多次活动,共赴泰兴宣堡中学、栖霞八卦洲中学进行指导和研讨,发挥团体的力量和辐射作用,带动薄弱地区共同发展。学校教科室主任为区兼职科研员,对区域集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兄弟学校教科室主任结为师徒;疫情期间,学校与孝陵卫中学共同研究信息化教学,组成备课、研课和科研团队,协同集团校一起优质发展。
教师科研的优势在于实践经历的丰富,弱势在于理论修养的单薄。而科研则需要较为深厚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方能彰显科研的价值。基于这样的现状和认识,九初为教师积极创建与专家接触和对话的平台,使教师科研思路得以拓展,科研素养得以提升。
“十三五”期间,九初先后邀请了多位专家,来我校讲座,指导我校科研工作;与教师交流,解答教师科研中的困惑;与教师共同研讨,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认识。这些活动,使教师受益匪浅,使学校科研工作更上新的台阶。
“活力课程”研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和个性成长,推动了教师的内涵和创新发展,使学校有了广泛的影响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质和文化品位。2018年11月,九初在第三届全国品质课程大会上做《活力课程:激扬青春的“好声音”》的讲座交流,并至上海长三角课程研讨会上做交流发言;2019年12月,在第五届长三角分层递进教学联盟学校年会上,作《科研引领教育教学,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讲座交流等。以上讲座和交流,均获得广泛好评,产生深远影响,为学校赢得良好声誉,促进了学校的高品位发展。
回顾五年的教科研成果颇为丰硕,九初也深知未来的工作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教育教学研究的道路上,九初将不断探索和不懈努力,继续以高质量的教科研助力教育现代化初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