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中国)官方网站

【】广州大学城教学科研资源共享现状及对策

M6(米乐)

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021-66889888     1399520488

M6(米乐)

M6(米乐)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校动态

【】广州大学城教学科研资源共享现状及对策

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日期:2024-06-21 07:34

  【】广州大学城教学科研资源共享现状及对策现状,对策,科研,大学城,广州大学,广州大学城,资源共享,共享现状,DOC

  广州大学城教学科研资源共享现状及对策2008ScienceandTechnologyManagementResearch20o8No.1O文章编号:1000—7695(2008)10—0093—03广州大学城教学科研资源共享现状及对策罗梦娜,黄龙舟,刘梅(中山大学科学技术处,广东广州510275)摘要:资源共享是我国大学城建设的初衷之一,文章着重分析广州大学城内高校资源共享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初步提出实现教学科研资源共享的一些对策,为今后深入探讨建设集约开放式的大学城提供基础.关键词:大学城;资源共享;对策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张和学科建设的发展,高校在教学科研用地,实验设备,师资队伍等方面都不能满足当前高等教育的需要.为了缓解高校在教学和科研资源上的紧张局面,政府提出兴建大学城,利用大学城内高校毗邻且没有围墙的地理优势,实现资源的内部共享和外部共享.内部共享主要指大学城内高校在硬件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科研实践平台)和软件资源(如教学课程,学科共建,师资)上的互相开放,通过共享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外部共享是指鼓励大学城与城市社区有机结合,倡导大学资源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促进高校科研成果与城市产业链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为地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可以说,大学城是政府主导下的一种新型教育组合方式,政府期望大学城内各高校不是简单的聚集在一起.广州大学城资源共享现状在广东省政府的推动下,广州大学城在规划之初,就已经把公共服务,教育科研设施乃至人文氛围的共享写进规划纲要.2004年,广州大学城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学院,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药学院,广东中医药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和星海音乐学院等高等院校陆续迁入.但是,从广州大学城的现状来看,各高校自成一体,只是聚集在一起,尚没有实现资源共享的初衷.目前,广州大学城只是在饭堂,体育场馆这类公共服务范畴实现高校间共享和面向社会开放,在教育科研等核心领域,只处于资源共享的探索起步阶段.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1大学城内各高校的图书信息资源仍未完全开放共享由于广州大学城各高校的图书馆仍然处于馆藏建设阶段,资源仍未达到正常水平,学生对图书信息资源共享的渴求很高.虽然大学城内各高校都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成员,实行馆际互借,但是对于相互毗邻的大学城内高校来说,直接到外校图书馆借阅图书资料才最方便快捷,最受学生欢迎的方式.目前,大学城各高校图书馆都只对本校师生开放,外校师生仍不能到外校图书馆借阅资料和查阅文献信息.1.2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制度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广州大学城开始迈出了课程收稿日期:2008一O1—02.修回日期:2008—05—05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03354)互选,学分互认实践探索的第一步.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和星海音乐学院共7所高校参与课程互选计划,实行有偿选修,收费标准由广东省教育厅会同广东省物价部门制定.该学期共开设了7门互选课,分别是《英语口译》,《心理学》,《教育学》,《电影与人格心理学》,《交际礼仪》,《钢琴基础》和《保健推拿学》.从高校的参与情况来看,还有1/3的高校对学分互认互换制度持观望态度.从开设的课程来看,首次开设的互选课属于以职业或就业准人资质培训为目标的课程,或者是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特色课程.对于那些师资科研力量雄厚的重点学科和教学水平较高的精品课程,则尚未开展共享.1.3高校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各自为政,互不开放在教学实验室方面,大学城各高校都分别根据自身的教学安排设有中心实验室,中心实验室对外校学生不开放.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方面,由于各高校的分析测试中心仍然设在大学城以外的校本部,纵然它们都已经纳人广州地区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有着多年大型分析测试仪器的共享经历,但是由于它们在大学城里缺少分支机构,所以这种共享的制度极少惠及大学城内的师生.而已经进驻大学城的各级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其开放对象主要针对共同开展科研课题的校内外研究人员,受益面窄,仍然无法满足大学城师生教学科研对实验设备和实验平台的需求.大学城教学,科研资源共享不尽人意的原因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高校教学,科研共享低下的现状呢?本文从资源共享的传统,制度基础,内在动力和外部推力进行分析.2.1高校缺乏资源共享的传统和制度基础在硬件资源方面,高校往往十分重视自身资源条件的建设而忽视共享,提到对外提供资源共享时,总是注重自身资源流失的一面,没有看重资源共享带来的资源增值.这种增值不仅包括硬件资源设备利用率的提高和设备管理员业务素质的增长,还包括由于共享带来的科研合作的机会以及科技创新的火花等等.在制度基础上,虽然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大型分析测试仪器和国家部省级重点实验室方面已有一些现行的共享制度,但是这些制度仍然不能满足大学城这一特殊教育组织形式的需求.在大学城实现硬件资源共享尤其需要在制度上进行探索创新.罗梦娜等:广州大学城教学科研资源共享现状及对策在软件资源方面,特别是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上,广东高校缺乏校际学分互认互换的先例,在全国范围内也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学分互认互换制度可供借鉴.推进大学城各高校都参与到学分互认系统中,尚需培育资源共享的氛围,并借鉴国外学分互认互换制度,有步骤地进行制度探索.2.2高校实施资源共享的内在动力不足大学城内各高校资源共享现状不如人意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校缺乏资源共享的内在动力.在硬件资源方面,首先,由于我国教育体制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高校的资源主要来自政府,政府的拨款往往非常有限,大学对已经获得的资源十分珍惜.许多大学不愿意看到因为资源共享向社会或外校开放,而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流失和成本增加.如何协调共享方和寻求共享方的权益是资源共享的一大难题.只有当利益分配合理了,高校才会把资源共享主动地落实执行.其次,经过多年的持续扩招,广东大多数高校的招生规模已经进入相对稳定期,在短期内不再会大幅度持续增加.这些年,国家和地方不断加大对高校的投入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扩招对高校教学硬件设施的冲击,高校进行硬件资源共享的内在需求有所下降.特别是在实验条件方面,各高校更倾向于把自身的硬件做大做强,把寻求资源共享放在次要地位.在软件资源方面,各高校对大学城校区的建设规划和学科布局是根据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安排的,有的高校只布局了本科教学层次,另一些在此基础上还部署了未来重点发展的科研平台和新增专业科研力量,还有的高校是全校迁人.各高校在办学层次,办学目标,优势学科和科研领域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给资源共享带来困难.共享什么?共享多少?如何共享?如何保护共享方的知识产权?如何确保共享质量?都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学分互认互换制度上表 现得尤其突出,有些大学更倾向于拒绝实施学分互认互换制 度或者拒绝开设精品课程的互选课. 此外,由于早年持续的大规模扩招,各高校的师生比, 普遍未能达到教育部的要求.在师资缺乏的前提下,资源 共享有可能导致部分教师,实验室和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 量的增加.如果没有市场机制的推动,给予相关人员一定 的报酬,就难以调动他们实施资源共享的积极性.但是, 从寻求共享的一方来说,总是希望能以最少的付出获得共 享的资源.有不少学生表示,选修本校的课程不用额外交 费,但是跨校选修则需要按照选修的学分交费,因此不太 愿意跨校选修. 2.3 政府促进资源共享的外部推力不足 大学城内各高校实施资源共享不尽人意,还在于外部推 力不足.尽管政府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统一规划了整个大学 城园区,但在具体管理上,各高校具有高度的自主权,政府 无法代替高校进行具体管理,更不宜在推动资源共享方面实 行刚性要求.政府在组织发动资源共享以及调和各高校利益 上面,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完善大学城资源共享机制的对策在我国,大学城是新生事物,广州大学城投入运作的时 间尚短,高校间各种资源共享的尝试正在不断的探索当中, 而构建良好的资源共享机制,制定翔实可行的共享措施是提 高大学城资源共享效率的前提.大学城教学科研资源共享的 范围很广阔,择其要者,主要从图书馆,课程互选和科研实 验平台三方面的共享机制进行初步的探索. 3.1 图书馆文献信息共享机制的探讨 图书馆集中了教学与科研所需的主要学术信息资讯,图 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是教学科研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办馆思路.笔者认为,在促进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首先,摒弃传统观念,树立建立大学城图书馆的观 念——图书馆不只是高校的图书馆,而是面对大学城和社会 开放借阅的图书馆,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校内外读者的信息需 求,实现最广泛的信息资源开放和互联.缔结一个大学城 图书馆联盟向世界一流图书馆的目标迈进. 其次,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建立图书馆联盟,对共性 的数据库采用联合投资的方式购买,共建共享.对于各高校 根据自身学科需要购买的特色数据库,可以开放给外校进行 有偿使用,加强馆际互借,合作进行馆藏文献的数字化. 第三,有组织地推进高校图书馆在分类,录着,信息的 采集加工组织过程中跟随国家标准,逐步扫清各图书馆在信 息交流,数据转换,检索获取上的标准化瓶颈J. 3.2 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机制的探讨 课程共享是教学资源共享的一个核心环节.完善的学分 互认互换机制是实现课程共享的基础条件,它既应该兼顾各 高校的教学情况和教学秩序的完整性,也应该保障学生跨校 选修课程的权益. 学分互认互换制度,首先在于共享课程的选择开设.怎 样的课程才能作为共享课程呢?目前广州大学城开设的共享 课程基本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特色课 程,这类课程比较容易受本科中低年级学生的青睐;另一类 是以职业或就业准入资质培训为目标的课程,这类课程由于 有着强烈的针对性,吸引着面临就业的特定学生人群.在大 学城迈出课程共享探索之初,组织开设这两类互选课程有利 于聚拢人气,对于顺利迈出探索的第一步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共享课程的深入推进,笔者认为,在课程共享中应 该适当增加重点学科精品课程的比例.这类课程不仅要求师 资教学水平高,科研力量雄厚,还要和大学城内各高校的学 科布局有关,需要相关的学科基础,能够体现出各高校互选 课程之间的互补性和共生性,能体现出学分互认互换的真正 现实意义,并能吸引更多的高校加入到课程共享的行列,承 认外校的学分. 学分互认互换制度的确立,还有赖于建设一套相对完善 的学分转换系统.各学校通过充分协商,形成单边或者多边 的学分互认互换方式,使学生在外校选修的成绩能够被本校 测量,比较和核算.欧洲和日本都有一套相对成熟的学分转 换系统,值得借鉴. 3.3 实验设备和科研实验平台共享机制的探讨 高校的分析测试中心或实验中心集教学,科研和对外服 务于一体,是教学,科研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大型 分析测试仪器共享方面,广东已经建有一个相对成熟的共享 网络——广州地区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很多高校和科研院 所里的分析测试中心都已加入这个共用网,实行有偿服务, 通过共享自身的大型分析测试仪器,从而获得本单位成员使 用外单位仪器的优惠权利,对外服务得越多,获得的优惠越 多.共用网设有总部,负责协调成员单位的权益和补贴仪器 运行费用.在大学城,加入共用网的仪器在种类和数量上都 很少.扩大共用网在大学城的覆盖范围,对提高大学城内大 型分析测试仪器的共享具有积极作用.

  米乐 m6中国官方网站